近日,第五届消博会上出现了一款价格为988元/瓶的饮用水,水内含有3颗天然水晶,引发关注。不少网友评论表示不可思议:
据报道,这款饮用水贵在稀缺性,水源储存于捷克国宝级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屡获国际大奖,被誉为饮用水界的“劳斯莱斯”。这款饮用水的经销商表示,可在线上平台做购买,水瓶内三颗天然水晶含有矿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吸收比较好,水晶还可以拿来做项链。此外,瓶内有塞子,防止水晶被人吞入。
988元一瓶水贵不贵?当然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高价水并非新鲜事物。依云、巴黎水等进口品牌凭借“阿尔卑斯山泉”的标签长期占据国内的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如昆仑山、百岁山也通过水源地故事和赛事赞助争夺份额。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高端水市场规模已已从2014年的7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6.42%。
然而,随市场趋于饱和,品牌间竞争转向更极致的差异化:从水源稀缺性、包装设计到添加“功能性”成分,甚至不惜跨界玄学,说白了,开始卖情绪价值了。988元的“水晶水”可能正是这种内卷的产物。看上去它试图以“奢侈品逻辑”开辟超高端赛道,说明其目标客群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追求身份符号的商务人士或收藏爱好者。对于目标花钱的那群人而言,花近千元买的当然并非是水的解渴功能,而是背后的故事、审美趣味、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类似逻辑在很多品类早已存在。
正如网友调侃:“买的是瓶子,喝的是面子。”依云的玻璃瓶可以被当作花瓶、VOSS的极简设计能成为ins风拍照道具,从这个方面看,“水晶水”不过是把“水+艺术品”的公式玩得更极致。显然这款产品的经销商也深谙“引流”的道理,这款产品988就吸引了足够多的流量,不少人关注、谈论,你看我们现在不就在说这件事吗?
关键是这样的叙事,前提要真实。这款水,商家宣称水晶能释放矿物质、提升水的“能量”,但从科学角度看,天然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温常压下不溶于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人们的身体吸收天然水晶成分的途径极为有限。
我们更关心的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对瓶装水的添加剂有严格规定,但“水晶悬浮”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若水晶未经过食药监部门检测,其安全性存疑。
另一方面所谓的“能量水”概念,更像是借用了一些人对水晶疗愈、磁场改运等玄学文化的追捧。万物皆可玄学,如果能招来好运,显然会更好卖,也容易卖出价。但是不管用什么概念,宣传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靠这些虚幻的东西来割韭菜。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品质升级,而不是简单的概念炒作。监管部门需警惕一些擦边的伪科学宣传,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营销话术,按需选择。无论价格高低,安全与健康才是核心价值。